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

巧合的結晶 - 《最後的航海日誌》寫作後記

「想不到悟空那句小對白竟成了伏筆。」

一次跟Yukiru討論這個「最遊記X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」同人小說的劇情發展時,她忍不住的強調,指的就是《流浪於天地間的螢火》中悟空一句揶揄悟淨的:「是你不忍心對付她吧?看你的樣子分明想把她釣了!你這色河童!」。這本來的確只是一句小小玩弄「最遊主義」的對白,最後卻成了蒙莉莎和悟淨會變成情侶的foreshadowing。

事實上,《最後的航海日誌》也蠻充滿意外和巧合的。

噢,還有,終於都寫完了。哈哈。

對,前前後後都應該用了四年去寫,可能更多。其實我早就忘記是何時開始寫,不過該是《流》尚未完成就開始了,因為故事大綱在《流》的中段就有了雛形,就是蒙莉莎的身世。那時候,其實設定了蒙莉莎是黑鬍子這在現實存在過的海盜的女兒,而不是現在的Anne Bonny。但相同的是,兩個版本都有參考歷史,不過就是因為參考了歷史,才發現Anne Bonny和John Rackham二人的小孩是下落不明,這下子套在蒙莉莎身上就合理了。更巧合的是,Rackham問吊後,屍身的確曾在Port Royal「展覽」,這場景也在《Pirates of the Caribbean》出現過;種種的巧合,似乎都暗示將蒙莉莎寫成是二人的遺孤是最適合的呢。

說到巧合,有一個也值得一提,有關於第四章開首蒙莉莎矇矓中把悟淨錯認成傑克的場景。其實這在計劃期間已經有的笑位,不過巧合的是,這個在現實中也成立的,因為悟淨的聲優平田廣明,同時也是日語版《Pirates of The Caribbean》傑克的吹替!救命呀,這是到了現在還會覺得是「過分」的一個巧合,卻使這一個笑位有了另一層意義。

到了現在,《最》也由最初只是情感 / 私心抒發,漸漸變成了情感投射。雖然一方面蒙莉莎是我的分身——最初這角色的出現是《流》的主筆把我拉進故事裏去寫的結果,但個人認為她是我的ideal self多一點。說獨立、進取,以至其愛恨分明的性格,我跟蒙莉莎還有相當的距離——老實說這就是海盜的可愛,做什麼都好,自己滿意就好,只因海上世界其實不存在客觀限制(當然啦,犯法那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,所以受歡迎的海盜都只可存在於想像的空間裏,哈哈)。反而我倒不會否認自己跟蒙莉莎一樣是個control freak。

既然是情感 / 私心抒發,那麼人物關係形成了現在這個「逆後宮」的局面也不出奇了(救命……)。現在回頭看,真是覺得圍繞在蒙莉莎身邊的男角是太多了!有執事影子的祈恩、走搖滾路線的洛格弟、疑似正太的羅西奧兄弟,還有三藏一行呢……我的確懷疑日本動漫的公式已植根在腦袋了,但當時又主觀地覺得可以帶領全男班的女性都是型格類型,加上有意把蒙莉莎塑造成一個搖滾味非常重的女主角(說穿了就是大崎娜娜那一類),那就決定要用一個全男性的班底去襯托她。效果似乎是可以的,不過現在再看就不禁覺得是過分……算,這一刻我沒有推翻這個關係的打算就好。(笑)

有趣的是,蒙莉莎跟她四位主力的設定,卻是有意無意地成了三藏一行的對立:不易放下身段的領袖,總會深思熟慮的智囊,活力充沛的小孩子,看似無用但卻又重要非常的大哥哥……說潛意識沒有套了三藏一行的設定在《最》身上,不合理呀!(笑)這樣說來,安排蒙莉莎跟悟淨發展也起了化學作用——性格上雖然是合理的一對,但「地位」上卻有對比;似乎是命定,但兩者之間又的確存在著某種拉力,使他們不可以有完滿結局。

但這個不完滿,卻又是合理的……應該怎麼說?雖然蒙莉莎跟悟淨還是要分開,不過又不是個會看得非常不舒服的結局。至少我會這樣認為。

不經不覺,這故事完結時《Pirates of The Caribbean》也開始拍下第四集了——拜託不要步星戰的後塵,《At Word’s End》的評價已經沒有《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》那麼好的了,說真的不如讓Pixar去寫故事啦,他們的故事即使再差都是among the bests。(笑)雖然《最》跟《Pirates of The Caribbean》首三集的timeline是配合得天衣無縫——我們大抵可以想像傑克之後奪回黑珍珠號,然後收了徒弟什麼的,不過不得不承認終於要跟《最》說再見。我很享受當中的創作過程,給過我寄託,也給了我玩樂的空間,成品是好是壞,總算是我盡了力去做的一件創作,也就夠了。

謹此多謝每一個看過的人,當然還有Yukiru這個顧問和feature作者。

C
2010年6月19日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